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望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他们的故事犹如点点星火,汇聚成照亮前路的光芒。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候亚庆同志就是这样一位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优秀代表。从海外求学归来投身教育事业,到临危受命借调服务国家科技战略,他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
一、赤子之心:学成归国报效桑梓
2013年,候亚庆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18年,在完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学业后,面对国外优厚的科研条件和丰厚的薪资待遇,他毅然选择回到祖国,加入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这个决定,源于他内心深处对祖国的热爱,更源于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回国后,候亚庆同志迅速投入教学科研一线工作。作为青年教师,他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带领科研团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在实验室里,经常能看到他加班到深夜的身影;在课堂上,他用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着每一位学生。短短几年间,他先后获批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GF智能科技重大专项等10余项,并指导学生在多项国家级竞赛中获奖。
二、临危受命:勇挑重担服务国家
2024年初,一纸调令改变了候亚庆的工作轨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急需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工作。经过严格选拔,候亚庆同志被学校推荐借调至该中心,负责"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变革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等重大专项的管理工作。此时,他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家庭困难:妻子是大连海事大学教师,当时正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4岁的儿子正值入学关键期,需要父亲陪伴成长。面对组织的召唤,他没有丝毫犹豫,将儿子托付给父母照料后,立即赴京报到。
三、双线作战:恪尽职守显担当
借调工作异常繁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涉及项目立项、过程监督、验收评估等全流程工作,需要协调数十家顶尖科研单位。候亚庆同志白天参加各类评审会议,晚上研读项目材料,经常工作到深夜。在借调的第一个季度,他就梳理出完整的专项管理流程,提出多项优化建议,得到中心领导的高度肯定。即便借调工作繁重,候亚庆也始终坚持每周回校指导学生。他的工作日历上,周一到周四安排满满的专项管理工作,周五必定返回大连,周六全天在实验室与学生讨论科研进展,周日晚上再赶回北京。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他坚持了整整一年。
四、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
借调期间,候亚庆老师的儿子在英国突发肺炎疗。当时正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评审的关键时期,他只能在完成当天工作后,才通过视频看望病中的孩子。面对屏幕里儿子期盼的眼神,他轻声说:"爸爸在做很重要的工作,等任务完成了就来看你。"转身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候亚庆同志用行动证明,共产党员的担当不仅体现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更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坚守奉献。"作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是天职;作为共产党员,服务国家是使命。两者都要做好,一个都不能少。"这种精神,正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员的价值追求,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